以錾作笔 镌铜入画(工匠绝活)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21日浏览量:
"> 黄俊军在铜壶长进行錾刻创作。 【绝活看点】
作为国度级非遗名目贵溪錾铜雕琢代表性传承人,黄俊军构成了“骨法外型、粗制滥造、以形求神”的工艺特点。2018年,“黄俊军技巧巨匠任务室”获“国度级技巧巨匠任务室”授牌。
天黑,月光如银。屋内窗下,黄俊军在任务台前坐定,左手握錾刀,右手执小锤,微侧着脸,收视返听,在一块直径30厘米的圆形紫色铜板上,沿着图样线条平均地敲击,錾刀一笔笔划过铜板,留下精密的凹痕……约半小时后,一朵花形丰满、叶脉明显、档次丰盛的牡丹花“盛放”在铜板上,宛在目前。
“之前的一款同类作品名为《天姿国色》,从起稿到精修扫尾,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时光。画中有巨细9朵牡丹花,此中最年夜的一朵直径7厘米,要錾刻20多片花瓣跟多少百处褶皱,一片较年夜的花瓣,要錾上万条纹路。”放下东西,黄俊军细细道来。
金属錾刻是我国传统手工工艺。以錾为笔,以铜为纸,江西贵溪錾铜雕琢充足应用铜的物理延展性,用錾刀在铜器物上刻出深浅纷歧、纹路各别的优美纹饰。2021年,贵溪錾铜雕琢当选国度级非物资文明遗产代表性名目名录扩大名目名录。
“在坚挺的铜板上做到纹饰‘纤毫毕现,精致入微’,并非易事——制造一件铜錾刻作品,要经由铸造、锤揲、錾刻等30多道工序,此中錾刻工序又有勾、落、串等10多种工艺技法。”作为代表性传承人,黄俊军从事铜錾刻37年,保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一直追求技能的精进跟冲破。
“从最初的平雕铜版画开展到浮雕铜版画、三维破体铜版画,逐步构成以点线为重要表示情势的‘骨法外型’、以真切的抽象来描绘情态的‘以形求神’等工艺特点,我的技能在一直摸索跟积聚中失掉晋升。”黄俊军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任务室内,黄俊军给记者展现了本人的“法宝”——150多把种种外形的錾刀,按型号整洁地放在收纳槽内。“这些錾刀分定型、走线、铲削三年夜类用处。差别的錾刻工匠对錾刀的请求也不雷同,在创作作品前,工匠常常须要依据线条跟外型需要,先锉制出所需的錾刀。”黄俊军说。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黄俊军说,从萌发创作主意到作品成型,磨练的毫不仅是匠人的錾刻技能。錾刻之难,难在“心静”。“处置作品细节时,为确保线条流利,下刀运刀要一鼓作气,即便略微走神,都市影响手上的举措。以是,这请求匠人坚持高度专一,心、手、力融会,指力、腕力、腰力、福气为一体。”黄俊军说。
多年沉淀,让作品怀才不遇。黄俊军的铜錾刻作品先后取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佳构奖金奖等国度级奖项23项次,累计取得国度表面计划专利54项、适用新型专利78个、发现专利2项,作品《纵横天宇》等参加上海世博会展演,代表作《降龙罗汉》《晚荷风喷鼻》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
研究铜錾刻技能多年,黄俊军最年夜的感悟是“守正翻新”——“守住传统工艺的同时,一直开辟思绪,让传统技术绽开新的光荣。”黄俊军说,“接上去,我想在錾刻技能上持续翻新,尽力在铜板上浮现中国水墨画的意蕴。”
《 国民日报 》( 2025年02月17日 06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